《读诗词学党史》体会
傅敏英
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政治家,也是独领风骚的大诗人。诗词是对毛泽东思想豪迈的体现,也是一部生动的党史。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抗日战争,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,毛泽东诗词在不同阶段彰显出不同的境界,既有忧国忧民探索革命道路的深深思考,又有爱国爱民运筹帷幄的浩然正气。学习毛泽东诗词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代伟人的政治情怀、民族气节和思想境界。毛泽东诗词气势磅礴、想象丰富、意境高远、思想深刻。
《沁园春.长沙》是毛泽东1925年秋所作。长沙是毛泽东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,1911年,他来到湖南第一师范读书,1917年,抱着救国救民的理念组织新民学会,开展了早期的社会活动。1920年,毛泽东再度返回长沙,那时他已经成为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。1925年8月,毛泽东在韶山共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掩护下,摆脱了敌人的追捕,辗转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,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头,回忆自己在长沙求学生活和社会活动,想起其间发生的辛亥革命、五四运动、五卅惨案、国共合作的领导权之争,目睹祖国山河破碎、生灵涂炭。感慨之余,写下了《沁园春长沙》。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,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,提出了"问苍茫大地,谁主沉浮"的问题,也写出了当年他和同学们"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,粪土当年万户侯"的革命决心,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。
1927年春,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派疯狂篡夺北伐战争胜利果实,一时间危机四伏,而陈独秀却妥协退让对工农运动严加限制。在大革命迫近失败的前夕,毛泽东对革命前途充满忧虑,在《菩萨蛮.黄鹤楼》中写道: "烟雨莽苍苍,龟蛇锁大江",苍凉的心境跃然纸上。迷茫之际他依旧释然达,"把酒醇滔滔,心潮逐浪高",对未来满怀信心。在星火燎原的革命根据地,中国共产党走出了失败的阴影,坎坷的革命道路正艰难地寻求正确方向。道路正艰难地寻求正确方向。也许在毛泽东看来,诗词是表达革命决心最生动的方式。从发动秋收起义、开辟井冈山根据地、进军赣南闽西、粉碎国民党军"围剿"、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实行战略转移,这时期的诗词,既有"秋收时节暮云愁,霹雳一声暴动"的雷霆万钧,又有"敌军围困万千重,我自岿然不动"的泰然自若;既有"人生易老天难老"的由衷慨叹,又有"早已森严壁垒,更加众志成城。黄洋界上炮声隆,报道敌军宵遁"的豁达乐观。
红军长征起初接连失利,湘江之役苦战五昼夜,付出了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的惨重代价。毛泽东曾说:"万里长征,千回百折,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,心情是沉郁的"。红军遵义会议后重整旗鼓,奇袭娄山关,重占遵义城,仅有46个字的《忆秦娥.娄山关》,气吞山河,仿佛令人置身于"西风烈,长空雁叫霜晨月"、"苍山如海,残阳如血"的壮烈场景。这首词上阕写景,下阕抒情,景中含情,情中又有景,从内到外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,表现了毛泽东面对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。红军翻越六盘山-路北上,长征即将胜利结束,作为红军的领导人,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,曙光在前胜利在望,他心潮澎湃,奋笔疾书《七律.长征》:"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只等闲。五岭逶迤腾细浪,乌蒙磅礴走泥丸。金沙水拍云崖暖,大渡桥横铁索寒。更喜岷山千里雪,三军过后尽开颜"。长征的故事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,毛泽东只用了56个字就把那段惨烈无比的历史写得大气磅礴。他自己也曾经说"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,长征是宣言书,长征是宣传队,长征是播种机"。
毛泽东还填了一首词《清平乐六盘山》,描绘了疾跨五岭乌蒙、巧渡金沙江、飞夺泸定桥的长征组图。而那些呼啸而过的子弹、雪山草地上留下的脚印和战士们不畏生死革命必胜的信念,又让毛泽东诗词多了一份历史的厚重,他那句"今日长缨在手,何时缚住苍龙",就是对共产党人精神的最佳注解。毛泽东文学修养深厚,他的作品给传统诗词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境界。1936年2月,毛泽东为视察地形,登上白雪覆盖的黄土高原,面对祖国的大好山河,他感概万千,欣然命笔《沁园春.雪》。"江山如此多娇,引无数英雄竞折腰"把苏轼的"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"赋以了新意。“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"被誉为中国词坛的千古绝唱。
1949年4月21日,毛泽东和朱德发出《向全国进军的命令》,当夜,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。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。解放南京之后,毛泽东要处理军事、政治、经济、外交等各种有关人民政权的奠基工作。在日理万机的状态下,仍然写出了这样一-首气势磅礴的《七律.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》,"虎踞龙盘今胜昔,天翻地覆慨而慷"、"宜将剩勇追穷寇,不可沽名学霸王"。透过这一幕幕历史画面,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。
韶山,是毛泽东的故乡。经过了十年土地革命战争、八年抗日战争、三年解放战争,毛泽东在建国后的第十年返回故乡。“别梦依稀咒逝川,故园三十二年前",回到阔别三十多年的故乡,这里的面貌全变了,抚今追昔、感而赋诗:《七律.到韶山》。这首诗以景写意,虚实结合,动静相应,既写登高望远的景致,也写极目远眺的情怀。"红旗卷起农奴戟,黑手高悬霸主鞭",可谓是笔力雄健,气势昂扬。透过喜看稻菽千重浪,遍地英雄下夕烟,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,赞扬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。这首诗写"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",中国人民经历过血和火的考验,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。
毛泽东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,心中只有人民,一切为了人民,"遍地哀鸿满城血,无非一念救苍生"。这是毛泽东诗词感人肺腑、历久弥新的根本原因。循着毛泽东诗词学习党的历史,不仅能对诗,人心境有更深邃的洞察,更能领略共产党人开天辟地、创建伟业的革命理想情怀。毛泽东诗词感染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,至今仍继续鼓舞我们,从中感悟信仰的力量、智慧的力量、奋斗的力量。